1918年9月5日,永安公司在 上海南京路开业。该公司系侨商郭乐创办,以香港总行为后援。该公司创业时,南京路地价倍增。还规定30年后,该建筑无偿交给哈同洋行。永安公司筹建者认为30年后早已赚得20吨黄金,遂毅然签约。
永安公司商场设计尽量注意适应顾客的心理,底层商场销售日常必需品。二楼的布匹、绸缎则专为女士们提供选择场所三楼珠宝、首饰、钟表以及四楼的大件商品更是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供富人们挑选。"顾客永远是对的!"这条霓虹灯制成的英文标语置于商场的显眼外,成为永安职工必须恪守的准则。同时,公司还采取发售礼券,代送礼品,开办邮售业务,定期进行大减价等经营策略吸引顾客。
郭乐、郭泉在 澳洲发迹后,也到上海创建 永安集团。民国5年,郭氏兄弟以每年5万两 白银高额租金从哈同手里租得 南京路 浙江路口8亩15分1厘8毫地皮,建造一栋英式6层巍峨的永安大厦,同马路对面的 先施公司相对,铺面商场全部马赛克地坪,楼上均铺打蜡地板,营业面积达1万几千元港币。民国21年,永安公司又买下紧靠 浙江路晚清建造的 新新舞台,新建一栋19层流线型永安新厦,在第4层凌空架起2座封闭式天桥,与西边永安公司连接,东西2处人员可以从“空中通道”来往。
永安公司的十九层大楼是南京东路上仅次于国际饭店的第二高楼。当年,永安公司高楼上的霓虹灯在晚间特别璀璨夺目,红色的英文字,绿色的中文字,交替隐现,给夜上海平添了几分景色。由于老板是广东人,永安公司一千余名职工几乎是清一色的广东人。永安公司商场中部门分得很细,有四十余个之多。还有大规模的副业,七重天、 大东旅社、舞厅、茶室、天韵楼之类。七重天当时是上海首屈一指的酒楼,因设在大楼的第七层,故有此名。七重天配置一色的火车座、弹簧椅,每张桌上都有红色的台灯,餐厅里还附设一个小小的舞池,当时对阔人家的太太小姐、公子哥儿颇有吸引力。
据说,当初郭氏兄弟为永安公司选择建造地址时煞费苦心,为弄清 南京路两侧到底哪边人多,便亲自坐镇 五龙日升楼茶馆,然后指派两名手下各守于南京路上的一南一北,身边每过一个行人即往口袋里透一粒豆子,到晚上在分别清点各自口袋里的豆子以比较人流量的多少。经过几天的测定,最后得出南京路南侧的人流量高于北侧的结论。于是,郭氏兄弟相互击掌,拍板决定永安大楼坐南朝北,就造在先施公司的对面!
“永安公司开幕预告”在《申报》商连续刊登了长达半个月,郭氏兄弟先进的策划为永安公司带来了市民们的踊跃购买盛况。原先准备销售两个月的货,仅过20天就出现脱销,公司只得急电香港。
永安公司的成功背后也有着阴云。犹太人哈同在1916年将地皮租给了郭氏兄弟,其条件苛刻之极:年租5万两白银,30租期满后须将地皮连同永安大楼一并归还。为不至于失去永安,1930年郭家又在永安东侧修建19层高的永安新楼,预备作为未来的新永安使用,两楼之间还造起了别致的空中走廊,即今天的七重天宾馆和华侨商店。1945年, 郭琳爽(郭氏家族第二代接班人)与哈同养子乔治·哈同谈判成功,以112.5万元购回了永安,而整整30年郭家也向哈同付出了高达150万两白银的租金!最后,郭琳爽说“我们永安跟哈同家族宾主30年,到今天算是功德圆满!”
五卅运动抵制洋货,永安公司便开辟国货货源,并参加罢市;“八·一三”抗战,永安公司虽被日军炮弹震碎了全部的门窗玻璃,依然捐献钱物,支持抗战;上海解放,富商大亨纷纷外逃,当时的经营人郭林爽拒绝了父亲的包机,坚持留沪;在50年代初第一个配合公私合营,直至70年代在上海病逝……
上海永安百货于1966年更名为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,随后再次更名为上海第十百货,于1988年定名“ 华联商厦”。2005年4月,该商厦重新起用旧称“永安百货”。
永安百货曾在香港开设多家分店,但部份其后结业,包括1970年代 铜锣湾 波斯富街分店、1980年代湾仔合和中心分店及1990年代 旺角 弥敦道分店,2001年美孚分店结业,2004年2月则把 九龙湾及 黄埔分店结业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