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fangyuanad的博客

宁静致远 澹泊明志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,爱上了摄影摄像,大学学的专业也是影视制作,如今从事的职业:影视广告工作者,很愿意广交朋友,尤其是同行朋友,可以经常交流工作经验,优势互补,共同提高!

贫和富,有个度  

2008-10-28 23:07:21|  分类: 哲理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     用鱼鹰捕鱼是一种最古老的捕鱼方法,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。在一个风光旖旎的岸边,就住着这么三户以鱼鹰捕鱼为生的人家。他们每家都有一只小渔舟,养着数十只鱼鹰,每天早出晚归,捕鱼卖钱。
  鱼鹰的喉咙下面有一个天生的皮囊,可以储存捕捉到的鱼。为了不让鱼直接进到鱼鹰的胃里,渔民通常在鱼鹰皮囊的下端用一种比较结实的水草扎上。
  第一个渔民大大咧咧,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松松垮垮。结果,无论大鱼小鱼,几乎都被贪吃的鱼鹰给私吞了,能从鱼鹰嘴里抢下来的鱼少得可怜。捕不到鱼,自然卖不到钱。所以,几个月过去了,他仍是一只舟,数十只鱼鹰,贫穷依旧。
  第二个渔民则精于算计,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严严实实。一开始还好,无论大鱼小鱼,几乎全都颗粒归仓。但没多久,鱼鹰因为吃不饱,先后都饿死了。最后,他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渔舟,比第一个渔民还凄惨。
  只有第三个渔民,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不紧也不松。鱼鹰抓到小鱼,可以直接吞下,当作自己果腹的美餐;鱼鹰抓到大鱼,想吞也吞不下去,只好吐出,成为渔民换钱的资本。结果,这个渔民每天都有可观数量的鱼卖到集市上去,自然也就越来越富了。
  天下万物皆有其度。第三个渔民之所以能够致富,就在于他把握好了一个度。度的这边是克制,那边便是放纵;度的这边是知足,那边便是贪婪……度是不卑不亢,度是不即不离。度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,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219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